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高精尖”科研平台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智慧学镇”项目是西安交通大学贯彻“一带一路”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教育科技新优势,建设”双一流”大学,实现二次腾飞的重大战略性项目。项目占地面积约5000亩,整合科研、教育、转孵化、 综合服务四大功能,建设理、工、医、社科四大方向23个研究院,是“校区、园区、社区”三位一体的创新体、技术与服务的结合体、科技与产业的融合体。下面介绍创新港的5个特别“高精尖”实验平台。


01 电磁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实验平台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电磁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在国内高校中建设了首台无线设备多探头空口测试系统和六轴机器人天线测试系统。平台包括天线近远场天线测试系统、无线设备空口测试系统、毫米波/太赫兹器件与天线测试系统、超材料测试系统、雷达目标特性测试系统、微波混响室等测试装备,测试频段可覆盖400MHz-500GHz,综合测试能力处国内领先水平。

电磁信息技术研究所大型实验平台已全部建设完成,该实验平台综合测试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不仅可以满足学校现有教学和科研需要,依托该平台学校还可以承担更多国家重大需求项目。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29-82668771
联系邮箱:anxuezhang@mail.xjtu.edu.cn


02 血管药物研究所科研平台



     西安交通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血管药物研究所,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分析实验室、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天然药物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创新药物筛选及开发平台、药用植物和中药标准品制备平台,同时搭建了细胞生物色谱分析平台和药物合成与新剂型研究平台。

药物科学研究院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力争到2025年相关研究进入国际前列。占地15万平方米的医学板块,将成为中国西部具有国际一流水准、承担国家重大任务、服务健康中国需求的重要科研高地。
联系人:韩老师
联系电话:18909259492
联系邮箱:slhan2008@mail.xjtu.edu.cn


03 新能源转换系统研究平台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转换系统研究平台探索包括化学储能、氢燃料能源以及太阳能转换等,融合工程热物理、材料学科和电化学等交叉学科,重点研究储能器件的结构对能源转换效率的影响规律,通过多尺度数值模拟设计优化储能器件的效率。

     西安交大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新能源转换系统研究平台致力于解决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团队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和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展高水平基础理论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致力于解决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

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大型实验平台正在逐步建成并完善。该平台综合测试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不仅可以满足学校现有教学和科研需求,依托该平台学校还可以承担更多国家重大需求项目。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29-82668543
联系邮箱:xlwang082@mail.xjtu.edu.cn


04 新媒体智慧学习工场



     新媒体智慧学习工场是一个全新开放的新型教学、科研、创业的实践平台,是西安交大新媒体与社会治理研究院“工字牌”内涵建设和跨学科平台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新闻传播学科专业集成化的架构,以灵巧教育为载体,设计全新的场景、流程和机制,具备产教融合、开放连接的空间结构,现场和虚拟教育的融合方式,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结合的基础平台,需求引领、自我演化的创新生态等特点的高等学校的内核平台。

新媒体智慧学习工场以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创新型的新媒体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为目标,以新媒体智慧学习云平台为载体,集成新媒体人才实训基地、新媒体创业孵化基地、新媒体人才交流基地,打造四位一体的新媒体生态教育体系。
联系人:孙老师
联系电话:029-82665893
联系邮箱:sunwen@xjtu.edu.cn


05 设计科学与基础部件研究所



     设计科学与基础部件研究所(简称设计所)是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创新港建立的高端装备研究院下属八个研究所之一,是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依托单位。设计所在国家“三个面向”思想指导下,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基础前沿,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自动化、设计大数据与故障诊断和摩擦学理论与技术为主攻方向,以“大成果、大项目、大平台”三大着力点为呼应,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研究所主要从事设计科学、设计大数据和摩擦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同时还开展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研究领域涉及机床基础大件、主轴轴系及整机几何精度的数字化设计,机床动静热性能验证,大数据驱动的诊断方法研究,磨损及润滑状态在线监测技术,嵌入式在线监测系统能量俘获新方法,表面激光改性技术,超滑设计,表面涂层/薄膜,微/纳米摩擦学等。

设计科学与基础部件研究所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际合作和企业合作项目等大量重要科研任务。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5349251765
联系邮箱:gc_wang@xjtu.edu.cn

西安交大创新港